跳到主要内容

父母教养方式对学生适应能力的影响:非理性信念的中介作用

摘要

背景

面对新的环境,不同的个体有不同的反应。适应能力强的学生通过交友和完成学业不断建立个人自我效能感,从而与大学环境形成良好的依赖关系。然而,对新环境适应能力差的个体会出现一些不良现象,如旷课、厌学、自我否定等。因此,大学生对高校成长环境的适应是近年来研究的重要课题。

方法

本研究引入非理性信念,探讨父母教养方式对大学生适应不良的影响。以广东海洋大学学生名单为抽样框架,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于2021年10月对湛江市510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采用简化育儿模式(中文)、非理性信念和适应性问卷。以教养方式为自变量,以情感温暖型、过度保护型和拒绝型为指标。进一步,将总结性评价、糟糕信念、挫折容忍度低、不适应等非理性信念纳入中介模型进行分析。

结果

结果显示,拒绝教养方式与绝对要求呈负相关(r=−0.143),学习动机(r=−0.157)、人际适应(r=−0.283)和生理心理调整(r=−0.083)。过度保护与绝对需求呈负相关(r=−0.042)和人际适应(r=−0.042)。非理性信念(对挫折的低容忍、可怕信念和绝对要求)的中介效应,Bootstrap置信区间的上下限分别为0.135和0.461,不含0,说明中介效应成立。

结论

通过对数据的分析,本研究认为对挫折的低容忍度、可怕的信念和绝对要求等非理性信念对学校适应的影响起到了中介作用。过度保护和排斥等消极的养育方式灌输了非理性的信念,导致大学生适应不良。

同行评审报告

背景

学生如何适应大学的成长环境,顺利过渡到成年期,是大学发展的重要课题。个体对环境的适当而有效的适应被称为适应行为[1].在大学接触到新的环境,很快就能养成新的学习习惯,结交新的朋友,表现出大学生良好的适应能力[2].然而,有些学生会出现不适应行为,包括学习疲劳、逃课、抑郁和人际交往障碍[3.].因此,大学生的适应能力是近年来越来越受到关注的一个话题。

有学者认为,“大学生适应能力”是指大学生进入大学后,对周围环境、同学、老师等不断进行行为调整后形成的一种心理平衡[4].它也是一个身体和心理适应当地环境的过程。也有学者指出,“大学生的适应性”需要个体行为的改变,以达到认知和情绪的平衡,并符合外部环境和监管标准[5].它需要健康地适应不断变化的生活和学习环境。据研究人员报道,“大学生适应性”是指新生在新的大学环境中,为适应不断变化的角色而在心理和行为上进行调整的过程[6].根据华生的说法[7],大学生的适应性主要是指新生在自身适应和外界支持的基础上,对大学新环境的适应的心理和行为过程。

关于大学生适应能力相关因素作用的研究,Bi等[8]调查了家庭中的个性特征和人际关系对学生适应能力的影响。朱等。[9报告称,不同性格特征和家庭背景的学生适应能力不同。Credé及Niehorster [10]总结了影响大学生适应能力的因素,包括人口学特征、早年成就、大学经历、自我评价、人格特质、应对方式、社会支持、家庭关系等。因此,国内外对大学生适应能力影响因素的研究主要涉及环境因素和个体因素。环境因素主要包括家庭、人际关系和学校环境。个体因素主要是指人格特征。外部因素包括与家庭成员关系的质素(例如,教养方式)[11].根据社会化进化理论,父母根据养育方式引导孩子发展不同的环境适应行为模式[12].也就是说,父母的教养方式对成年子女的社会化有重要的影响。育儿模式是由心理学家Diana Baumrind首先提出的。从心理学的角度看,育儿模式是指父母在抚养和教育子女方面的一般行为模式。它不仅包括为人父母的行为,还包括为人父母的情绪和态度[13].因此,养育方式包括父母创造的语言行为和非语言行为或情感氛围[14].阿林德尔等人。[15他将养育模式分为温情型、过度保护型和拒绝型。温暖型是指父母通过给予孩子足够的爱和支持,迅速在情感上认识到孩子的需求,从而保证双向的信息流动、顺畅的沟通和有序合理的亲子依赖[161718].过度保护是指父母通过过度控制来认识到孩子的需求,缺乏自由选择的空间,从而导致信息单向流动,亲子关系紧张。拒绝表明父母对孩子的需求和诉求不敏感,阻碍了亲子沟通。此外,父母惩罚和过度约束孩子的自由。研究人员普遍认为过度保护和拒绝是消极的养育方式[1920.].

以前的研究表明,父母的养育方式和情绪调节策略会有意或无意地影响孩子。21].因此,养育方式被定义为调节特定养育方式对孩子影响的环境[1322].与其他两种教养模式相比,温暖情感型能促进大学生理性信念的发展,减少大学生的不适应。首先,父母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与孩子互动和交流,从而产生共同的积极的情感体验。因此,家长可以及时提供情绪反馈和物质支持,有效缓解适应不良时的紧张和焦虑[23].其次,温暖型情感有助于父母和孩子之间通过双向互动和沟通建立相对亲密的关系。因此,孩子们较少经历负面情绪,如不安全感和孤独感。父母与孩子在新环境中有效的双向互动,可减少因不适应环境而产生的情绪压力[2425].第三,在压力事件中体验父母的情绪对增强儿童的心理适应非常有效[22].父母的鼓励和支持有助于儿童的心理健康,包括自力更生[26].积极的心理特征和应对危机的策略使他们能够更多地利用资源来解决环境压力,这反过来又可以增强自我效能。研究发现,在欧裔美国人身上,权威型父母教养方式和亲密关系都对学业成绩有积极影响,在某种程度上,第二代华人也有影响。2728相反,过度保护和被拒绝的孩子在成长过程中会经历负面情绪,容易积累非理性的信念。非理性信念指的是对自我、他人、周围环境和事物的绝对要求和扭曲的认识[29].而放纵型和权威型的父母更有父母的温暖。在父母无法控制的大学环境中,孩子们会遇到新的环境,结交新的朋友,进行新的人际交往,被迫适应环境变化带来的各种紧张和焦虑[30.].为了探究以前的信念对行为适应的影响,本研究引入了非理性信念的概念,探讨父母教养模式与父母控制外大学生的适应能力之间的关系。探讨了父母教养方式的作用机制及其对大学生适应能力和发展的影响。研究结果为高校实施准确的学生管理,防止学生适应不良提供了参考标准。

为了健康成长和良好的学校适应,最好的育儿方式是什么?根据以往的研究,基于要求与响应相结合的育儿方式被认为是促进健康发展的最佳育儿方式,特别是在对欧美中产阶级家庭的研究中[133132].研究还表明,养育与文化环境密切相关,例如,其他研究确定了更大的响应性的好处,但没有要求,主要是在欧洲国家的研究中,作为健康发展的野兽养育策略[3334],包括学业成绩[35].一般而言,稳定的家庭结构、健康的家庭功能发展及父母的支持,有助青少年发展积极的人格[36].此外,父母受过高等教育的孩子表现出更好的心理健康和更少的不当行为[37].基于上述分析,本研究提出以下假设:

  • H1。消极养育模式包括拒绝养育模式和过度保护养育模式,会影响学生的适应能力。

  • H2。排斥、过度保护等消极教养方式对大学生适应能力有直接的负面影响。

  • H3。非理性信念对学生适应消极父母教养模式具有完全中介作用。

研究方法

研究对象

2021年10月,采用随机抽样法对湛江市某高校进行问卷调查。共有510名学生参与调查,共收到510份完整问卷,回收率为100%。年龄18-22岁,平均18.37岁,标准差1.264岁。同时,由于本次调查没有考虑民族属性对学生适应的影响,在收集数据时将被调查者的民族情况简化为汉族和少数民族。具体样品组成如表所示1

表1人口特征描述性分析(N= 510)

研究工具

中国青少年简易育儿模式问卷(S-EMBU-C)

在本研究中,简单修订版本[38被执行。由于本研究关注的是父母养育模式,因此整合了父母问卷,共生成情感温暖、过度保护和拒绝三个维度的21个问题。问卷采用4级评分法(1 =从不,4 =总是)。各因素总分越高,说明教养模式越明显。在本研究中,与三个维度相关的Cronbach’s α值分别为0.945、0.823和0.915。整份问卷的Cronbach’s α为0.848,整份问卷的分裂半信度为0.944,问卷的内部一致性信度较高。

大学生非理性信念调查

本研究采用为大学生编制的非理性信念问卷(IBS) [39].IBS主要包括总结评论、可怕信念、绝对要求和对挫折的低容忍度四个维度的15个问题。问卷采用5级评分法。得分越高,非理性信念越强(1 =非常不同意,5 =非常同意)。问卷四个维度的Cronbach’s α值分别为0.841、0.706、0.802和0.731。整份问卷的Cronbach’s α为0.836,整份问卷的分割半信度为0.854,问卷的内部一致性信度较高。

学校适应问卷

Baker和Siryk于1984年编制的大学生适应大学问卷(SACQ)主要用于大学生适应能力相关因素的评价和量表的开发[4041].本问卷包括学业适应、社会适应、个人/情感适应和一般制度依恋四个维度的67个问题。本研究结合研究实践编制了一份基于SACQ的中国学生大学适应问卷,共包含学业压力、学习动机、人际适应、学校适应和身心适应五个维度的22个问题。问卷采用5级评分法。得分越高,适应性越强(1 =非常不同意,5 =非常同意)。5个维度的Cronbach’s α值分别为0.841、0.813、0.789、0.801和0.831。整份问卷的Cronbach’s α为0.815,整份问卷的分割半信度为0.851,问卷的内部一致性信度较高。从表2,我们可以了解主要变量的总体情况,本研究包含三个维度,每个维度包含几个指标。

表2问卷的维度结构

数据处理

中介效应是指自变量X通过中间变量M[对因变量Y]的影响。42].主要变量采用SPSS24.0和Amos24.0程序进行统计分析。根据与一般方法的偏差结果,有8个因子的特征根大于1。第一个公因子的方差解释率为15.4%,小于临界值(40%),说明偏差不显著(表2 - 4)3.).

表3总变差解释

结果

父母教养方式、非理性信念及学校适应因素分析

描述性统计分析

分析了主要人口学变量间差异的显著性。如表所示4,我们可以了解到男孩对养育方式的感知弱于女孩。女孩对情感温暖的养育方式最为敏感。

表4两独立组描述性分析结果(N= 510)

从Table可以看出5情感温暖型教育对学生的适应有积极的预测作用。拒绝类型和过度保护类型对学生的适应有负向预测作用(p< 0.05)。

表5学生对变量间适应的回归分析

效度分析

本研究的效度主要包括构念效度、收敛效度(表6)和判别效度(表7).

表6收敛效度
表7判别效度

利用Amos24.0程序进行验证性因子分析,得到χ2/df = 2.142,小于3,GFI = 0.901,大于0.9,AGFI = 0.917,大于0.9,RMSEA = 0.047,小于0.08,NFI = 0.969,大于0.9,IFI = 0.926,大于0.9,CFI = 0.925,大于0.9。所有值都在可接受的标准范围内,说明本研究使用的变量满足理论模型的要求。

通过对温暖育儿方式、拒绝育儿方式、过度保护育儿方式、极端恶劣、绝对要求、人际适应、学校适应、学习动机和学习压力9个潜在变量的CFA分析,各因素的负荷在0.6 ~ 0.9之间,平均差异变异提取在0.5 ~ 0.9之间(表1)6).满足Hair, et al.(2009)和Foretell and Larker(1981)的标准:1。因子负荷大于0.5;2.均值方差方差的提取量大于0.5 [43].可以看出,本研究中所有变量都具有良好的收敛效度。

表格7结果表明,情感温暖教养、非理性信念与学生适应之间存在显著相关(p< 0.01)。相关系数的绝对值均小于0.5,且均小于对应ave的平方根。也就是说,势变量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且它们之间存在一定程度的判别,即标度数据的判别是理想的。

非理性信念的中介效应

本研究以教养方式为自变量,以情感温暖型、过度保护型和拒绝型为指标。此外,中介模型还包括总结性评论、糟糕信念、对挫折的低容忍度以及不适应等非理性信念。模拟拟合效果较好。基于通路分析的中介效应标准化模型如图所示。1,我们可以找到因子负荷。

图1
图1

非理性信念在父母教养方式与大学生适应能力关系中的中介作用

使用Bootstrap方法分析了总共5000个Bootstrap样本,并选择95%的置信区间来确定一般、直接和间接的中介效应(表2)8).消极教养方式对学生适应的总影响,Bootstrap置信区间的上限和下限分别为0.253和0.396。因此,总体效应是正确的。直接效应的Bootstrap置信区间下限为−0.017,上限为0.263,其中0。因此,直接效果是假的。对于不合理信念(对挫折的低容忍、可怕信念和绝对要求)的中介作用,Bootstrap置信区间的上限和下限分别为0.135和0.461。因此,中介作用是正确的。

表8父母教养对学生适应的Bootstrap中介效应

讨论

从上面的分析,我们可以得知,我们所做的假设已经得到了验证。也就是说,父母的温暖与学习压力呈负相关,过度保护、拒绝等消极养育方式与非理性信念、糟糕信念、总结性评价、绝对要求与学校适应不良呈显著正相关。父母的温暖意味着更大的回应和过度保护,更大的要求。相比之下,父母的拒绝代表了父母更大的要求,但父母的反应较差[4445],会导致学生不适应[46].父母的态度、情感表达和养育行为的结合,可促进亲子在成长过程中的互动[47].因此,养育方式决定了儿童在个体价值观的成长和发展过程中观念和行为的变化。如果父母过度保护、排斥、粗暴,或者过度批评、控制孩子,缺乏对孩子的接纳、理解、原谅和尊重,就很难提供理性的培训。消极的教育方式会给孩子灌输极端、片面的观念,比如“任何错误都会导致严重的后果”、“我会因为犯错而被嘲笑”。这些观念会被有意识地固化,孩子很难接受个人的失败和挫折,从而产生非理性的信念。

Bronfenbrenner认为,微观系统、中间外部系统和宏观系统代表了个体周围的一个完整的等级系统。个体代表系统的核心,家庭是微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48].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也是重要的初始接触者。家庭是个体社会化的第一个场所,是个体成长最直接、最具体的微环境。它是个体适应的一个重要因素。49].家庭作为一个结构系统,是儿童社会化的重要场所。每个成员都是家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家庭中扮演着独特的角色[50].个体在家庭中学习社会规范、文化价值观和行为模式,而父母则通过养育方式影响孩子的社会化[51].因此,学生的行为反映了父母的养育方式。此外,温暖的育儿方式对孩子的整个人生历程都有积极的影响[52].大学生正处于人生的早期发展阶段,离开家庭,面对一个新的生活和学习环境。阿奈特(53也将其定义为以个体不稳定、自我认同不足、自我关注、发展过渡和各种可能性为特征的早期成年。根据埃里克森提出的人格发展八阶段理论,大学生处于青春期到成年早期的过渡阶段。大学生在坚持自我认同的同时,渴望寻求与他人的亲密关系,极易在人际交往中表现出不适应,心理焦虑和不适[54].数据显示,父母和孩子在情感上同样温暖,孩子有越来越多的表达机会。在这样的养育模式下,孩子培养了同理心的能力。55].进入大学后,来自情感安全家庭的孩子会发展出良好的人际关系。然而,经历过度保护和拒绝的儿童往往在情感上保持不安全感和依赖,从而产生绝对要求等非理性信念。这些孩子表现出适应不良。青春期的大学生没有父母严格的监督和惩罚,这减少了消极的情绪体验。此外,这些学生体验到不同的个体独立,与同学和老师的新联系增加了他们积极的情感体验。消极情绪体验的减少和积极情绪体验的增加有利于新生对校园环境的适应,这与资源替代理论和能量守恒定律是一致的[56].因此,大学有义务在入学时为学生提供充分的积极情感体验,建立包容的教学环境,增强学生的获得感和价值观,提高个人应对困难和挫折的自立能力。个人的自力更生能力越强,就越有可能发展出可接受的行为,以提高大学水平的适应性。57].

本研究还发现,对挫折的容忍度差、可怕的信念和绝对要求等非理性信念在大学生消极养育模式(过度保护和排斥)与不适应(学习动机不足和人际适应差)之间具有强烈的中介作用。这一发现表明,过度保护和拒绝会灌输强烈的非理性信念。研究表明,信念是影响个体情绪和行为的重要因素。许多负面情绪和不健康的心理状态都与非理性的信念直接相关。因此,信仰深刻而非理性的学生与其他学生相比,容易产生不良情绪,导致学习困难和人际关系紧张。这种父母教养模式的机制导致了本研究中观察到的大学生适应不良,说明消极的父母教养模式并没有直接影响大学生的适应能力,而是导致了大学生的非理性信念。根据Ban Dula的社会认知理论[58],自我认知受到个人归因模式、情绪和生理反应以及他人和口头说服的影响。学生的非理性信念大多是由过去、情感和心理经历形成的。经历父母过度保护和排斥的孩子表现出与人际适应相关的问题。离开父母的大学生既没有稳定的价值观,也没有完善的自我认知。这一阶段是强化学生自立能力,逐步摆脱家庭负面影响,建立较强适应能力的重要环节[59].根据社会支持理论,个人可以通过在需要时接受心理和情感支持来避免压力的负面影响[60].他人的支持行为不仅在日常生活中对个体有生理和心理上的帮助,而且在压力事件严重危机时也能降低个体的主观评价。因此,学校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个成熟的支持系统。在人际适应方面,高校应注重对不同学生面临的不同问题进行管理,并提供适当的咨询和干预。大学应该促进互助,因为学生之间的沟通和交流更容易营造良好的人际关系氛围。为了确保心理适应和自我适应,大学应该提供多元化的培训和发展平台,鼓励学生设定自己的目标,独立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高校应鼓励不同类型的社团活动,加强学生第二课堂建设,为学生提供多种社会交往和文体活动渠道。教师可以提供友好的支持和帮助,思想上的疏导和心理上的引导,从而强化大学的支持体系,加强积极的情感体验,减少非理性信念的影响。从而提高大学生的适应能力[61].

本研究表明,大学生对挫折的容忍度低、可怕信念、绝对要求等非理性信念与学习动机不足、人际适应差等不适应有显著正相关。个性是遗传和环境相互作用形成的稳定而独特的心理素质的结合,是个体固有的特征。个性的个体特征包括认知、情感和行为[62].个体认知的概念解释了人格的形成和发展。非理性的信念会导致大学生的人格特征,如不适应。不适应行为可能是由于个人对挫折或困难的不容忍,或纯粹的悲观主义[63].最近的研究表明,父母的养育方式不仅会显著影响青少年的心理健康[64],但也会影响饮食失调和药物滥用[65].此外,学生的目标导向、人格特质与父母教养方式亦密切相关[66].尽管父母的养育方式对年轻大学生有各种各样的影响,但大学仍然可以为学生做一些事情。例如,大学应该在开学前通过调查对学生的育儿模式进行评估,然后根据不同的管理策略进行精准管理,不断提高管理水平和质量。首先,大学必须无条件地接受学生,包括他们的优点和缺点。第二,大学应该在理性情绪治疗的基础上,积极促进情绪体验[67].例如,大学可以帮助学生探索他们潜在的积极情绪和优势,促进积极品质的发展。他们可以通过建立积极的人际关系,建立正确的人生观,灌输成功感,根据自己的优势制定和实现目标来促进个人价值的探索。因此,学生可以发展积极的自我认知。

优势和局限性

本研究为预防和改善大学生适应不良提供了一些标准建议。除了培养积极的育儿方式外,父母还需要与孩子建立稳固的关系,营造温暖、有序、尊重和宽容的家庭氛围,避免粗糙的单向交流。大学应加强与家庭的联系,提高对父母的咨询和沟通技巧。特别是鼓励与孩子关系不好的家长参与相关的专业咨询项目,提供改变和支持。最后,学校应通过加强支持系统和理性的情绪行为干预来改变学生的非理性信念,减少不适应。

本研究仍有一定的局限性。首先,由于它使用的是横断面数据,因此没有提供变量之间因果关系的见解。其次,数据来源于学生的自我报告。需要进一步改进实验设计以提高结果的准确性。第三,本研究没有区分父亲和母亲的养育方式及其对适应不良的影响,需要进一步研究。

结论

本研究的主要结论如下:

  1. (1)

    父母教养方式会影响大学生的适应能力。

  2. (2)

    情感温暖育儿模式增强了大学生的适应能力。相反,过度保护和排斥等消极的养育方式灌输了非理性的信念,导致大学生适应不良。

数据和材料的可用性

数据可能受到第三方权利和限制。本研究中使用和/或分析的数据集可根据合理要求从通讯作者处获得。

参考文献

  1. 美国心理学会心理学词典。第二版。华盛顿:美国心理学会;2015.

    谷歌学者

  2. Yoo y。大学新生个性与人际关系对大学生活适应的影响。韩国娱乐产业学报,2019;13(4):271-81。

    文章谷歌学者

  3. 费文杰,Gen YR,王士生,马庆华,彭小强,张敏,等。在大学新生样本中父母控制和亚临床抑郁症状之间的关联:移情作用和性别。《情感障碍》杂志。2021;286:301-8。

    文章PubMed谷歌学者

  4. 陈峰。普通本科院校新生适应能力调查——以福建师范大学福清分校为例及对策福建师范大学福清分校,2013;3:47-52。

    谷歌学者

  5. 李晓霞,王玉珍,王文祥。新生调整及其影响因素研究。中华卫生心理杂志2009;17:1354-6。

    谷歌学者

  6. 吕思珍,程硕。大学新生适应问题初步研究。湖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31:23 3 - 3。

    谷歌学者

  7. 沃森JC。印第安人种族身份的发展和两年机构的大学调整。J Coll counst . 2009; 12:125-36。

    文章谷歌学者

  8. 毕超,姚永华,陈志涛。人格、家庭人际动态与学生大学适应的关系。中华医学杂志(英文版);2015;

    谷歌学者

  9. 朱丽丽,李娟。大学新生适应行为及其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东北大学学报2015;17:416-21。

    中科院谷歌学者

  10. Credé M, Niehorster S.大学调整衡量学生适应大学问卷:其结构和关系的相关因素和后果的定量审查。《心理教育》2012;24:133-65。

    文章谷歌学者

  11. 曼德勒科BL, Peery JC。儿童复原力概念化的组织框架。儿童儿科杂志2000;13:99-111。

    文章中科院谷歌学者

  12. 张建平,陈建平,陈建平。儿童经历、人际发展与生殖策略:社会化的进化理论。儿童发展,1991;62:647-70。

    文章中科院PubMed谷歌学者

  13. 作为情境的父母教养方式:综合模型。精神牛。1993;113:487-96。

    文章谷歌学者

  14. 孙文杰,孙文杰。父母教养方式与学业拖延症。中国科学:社会科学,2013;

    文章谷歌学者

  15. arindell WA, Sanavio E, Aguilar G, Sica C, Ende J. EMBU简写形式的发展:对希腊、危地马拉、匈牙利和意大利学生的评估。《印度人》1999;27:613-28。

    文章谷歌学者

  16. 李J, Willems YE, Stok FM, Dekovic M, Bartels M, Finkenauer C.青少年早期至晚期的育儿与自我控制:一个三级元分析。心理科学展望2019;14:967-1005。

    文章PubMed谷歌学者

  17. 吴志伟,陈志伟,陈志伟,陈志伟。儿童自我控制能力在中学阶段的纵向研究:考虑青春期状态和父母教养的作用。青少年学报。2016;50:44-55。

    文章谷歌学者

  18. 王丽霞,张丽丽,常思明,九年级学生。家庭社会经济地位与学习投入:父母教育期望和教养方式的多重中介作用,《中国特殊教育杂志》2018年第12期,第222期。

  19. Baardstu S, Karevold EB, Soest TV。儿童期宜人性的前因:从学龄前到青春期晚期的纵向研究。中国科学,2016;

    文章谷歌学者

  20. 李德普,张伟,李立德,王永华,甄世杰。父母教养方式和气质对青少年攻击性的影响:考察独特、差异和中介效应。心理学报。2012;44:211-25。

    文章谷歌学者

  21. 陈强,沈kkm。照顾者的情绪调节策略、教养方式与中国父母与祖父母子女情绪能力的关系。早期儿童Res Q. 2022; 59:21 - 33。

    文章谷歌学者

  22. 马可恩,李志刚,李志刚。父母教养方式与儿童内化-外化行为:行为调节的中介作用。《当代心理》,2017;39:13-24。

    文章谷歌学者

  23. 张志强,张志强,张志强,等。回忆父母养育行为与抑郁之间的关联:基于人口的古腾堡健康研究中首次移民和非移民之间的比较manbetx安卓appBMC精神病学2020;20(1):367。

    文章PubMed公共医学中心谷歌学者

  24. 王志刚,王志刚。父母教养方式对青少年内化问题的间接影响:表达抑制的作用。中华儿科杂志,2017;26:40-7。

    文章谷歌学者

  25. Yap MBH, Jorm AF.与儿童焦虑、抑郁和内化问题相关的父母因素:系统回顾和元分析。《情感障碍》杂志2015;175:424-40。

    文章PubMed谷歌学者

  26. Nishikawa S, Sundbom E, Hägglӧf B.父母教养对日本青少年自我概念和内化、外化问题的影响。中华儿科杂志。2010;19:57-66。

    文章谷歌学者

  27. 曹国伟家乡。超越父母的控制和专制的养育方式:通过文化观念的训练来理解中国的养育方式。儿童发展,1994;65:1111-9。

    文章中科院PubMed谷歌学者

  28. 曹国伟家乡。扩展关于养育方式对华裔美国人和欧裔美国人影响的研究。儿童发展,2001;72:1832-43。

    文章中科院PubMed谷歌学者

  29. David D, Schnur J, Belloiu A.对“热门”认知的另一项研究:评价,非理性信念,归因,以及它们与情绪的关系。J定量- emot cogno - b。2002; 20:93 - 131。

    文章谷歌学者

  30. 一组大学生抑郁、焦虑和压力的患病率和社会人口学相关性。心理学报。2008;43:667-72。

    文章谷歌学者

  31. 目前父母权威的模式。心理发展。1971;4(1,p2):1 - 103。

    文章谷歌学者

  32. 麦考比EE,马丁JA。家庭背景下的社会化:亲子互动。答:Mussen IPH,编辑。儿童心理学手册,第4卷。纽约:威利;1983.1 - 101页。

    谷歌学者

  33. 马丁内斯I,加西亚F,维加F,加西亚OF,罗德里格斯Y,塞拉E.父母教养方式,价值观内化和自尊:西班牙、葡萄牙和巴西的跨文化研究。国际环境科学学报。2020;17(2370):1-18。

    谷歌学者

  34. Garcia OF, Fuentes MC, Gracia E, Serra E, Garcia F.三代人养育的温暖和严格:养育方式和心理社会调整。国际环境科学学报。2020;17(474):1-18。

    谷歌学者

  35. 马丁内斯I, Murgui S, Garcia OF, Garcia F.父母与青少年适应:家庭自尊的中介作用。中华儿科杂志,2001;30:1184-97。

    文章谷歌学者

  36. 梁振泰,石德泰。中国单亲家庭的家庭功能、孝顺与青少年心理社会能力:对社会工作的启示。《中国社会科学》,2015;46:1-19。

    谷歌学者

  37. Sonego M, Llácer A, Galán I, Simón F.西班牙父母教育对儿童心理健康的影响。质量寿命决议2013;22:203-11。

    文章PubMed谷歌学者

  38. 江。汉语简写egna minnen av barndoms upppfostran的修订。心理发展教育,2010;26:94-9。

    谷歌学者

  39. 王艳。大学生对震后应激反应的非理性信念预测。四川:四川师范大学;2009.

    谷歌学者

  40. Baker RW, Siryk B.测量大学适应。《精神计数》1984;31:179-89。

    文章谷歌学者

  41. 贝克RW。学生适应大学问卷(SACQ):手册。洛杉矶:西部心理服务中心;1989.

    谷歌学者

  42. Selig JP,传教士KJ。发展研究中纵向数据的中介模型。Res Hum Dev. 2009; 6:144-64。

    文章谷歌学者

  43. 王晓峰,王志强,王志强。基于多变量数据分析的数据分析方法[j]。Sadder河上游:Prentice-Hall;2010.

    谷歌学者

  44. Martinez-Escudero JA, Villarejo S, Garcia OF, Garcia F.父母社会化及其对生命周期的影响。行为科学,2020;10(101):1-18。

    谷歌学者

  45. Queiroz P, Garcia OF, Garcia F, Zacares JJ, Camino C.自我与自然:西班牙青少年的父母社会化、自尊和环境价值。国际环境科学学报。2020;17(1):1-13。

    谷歌学者

  46. 米兰达MC, Affuso G, Esposito C, Bacchini D.父母接受-拒绝与青少年适应不良:母亲和父亲的联合角色。中华儿科杂志,2016;25(4):1352-62。

    文章谷歌学者

  47. 希金斯ET,西尔伯曼I.监管重点的发展:作为生活方式的促进和预防。进:Heckhausen J, Dweck CS,编辑。动力和自我调节贯穿一生。纽约:剑桥大学出版社;1998.p . 78 - 113。

    谷歌学者

  48. 人类发展的生态学:自然与设计的实验。剑桥:哈佛大学出版社;1997.

    谷歌学者

  49. 巴恩斯J,卡茨I,科尔宾J,奥布莱恩M.社区中的儿童与家庭:理论,研究,政策与实践。霍博肯:威利出版社,2006年。

  50. 家庭的社会结构;2022.p . 173 - 201。

  51. Gimenez-Serrano S, Alcaide M, Reyes M, Zacarés JJ, Celdrán M.超越养育社会化年龄:养育维度与祖父母功能的关系。国际环境科学学报。2002,19(1):1-13。

    谷歌学者

  52. 社会发展中的社会化与家庭:历史、理论与研究。纽约:施普林格;1988.p . 161 - 212。

    谷歌学者

  53. 阿内特PA,伦道夫JJ。多发性硬化症患者抑郁症状的纵向病程中华神经科学杂志,2006;

    文章中科院谷歌学者

  54. 埃里克森呃。童年与社会。纽约:诺顿;1950.

    谷歌学者

  55. Maxwell A, Reay RE, Huber A, Hawkins E, Woolnough E, Mcmahon C.家长和从业者对安全养育圈的看法:一项定性研究。《婴儿保健》杂志,2021;42:452-68。

    文章PubMed谷歌学者

  56. 教育对抑郁症影响的性别差异:资源倍增还是资源替代?社会科学与医学。2006;63:1400-13。

    文章PubMed谷歌学者

  57. 班杜拉。自我效能机制在人类代理。Am Psychol, 1982; 37:122-47。

    文章谷歌学者

  58. 自我效能:行为改变的统一理论。精神病学Rev. 1977; 2:191-215。

    文章谷歌学者

  59. 社会支持、生活事件与抑郁:文献出版社;1986.

    谷歌学者

  60. 社会支持对生活压力的调节作用。Psychosom Med, 1976; 38:300-14。

    文章中科院PubMed谷歌学者

  61. 程ZJ。同伴互助:转变学校教育范式的新方法。探索高等教育。2015;3:27-30。

    谷歌学者

  62. Krakau L, Tibubos AN, Beutel ME, Ehrenthal JC, Gieler U, Brähler E.人格对儿童虐待后成人心理健康的中介作用。《情感障碍》杂志2021;291:126-34。

    文章PubMed谷歌学者

  63. 魏睿,刘丹。智化视角下儿童依恋与家庭教养方式研究。中国青年大学政治学。2014;33:29-32。

    谷歌学者

  64. 丁刚,徐丽珍,孙璐。父母教养方式差异与心理健康的关系:来自中国医科大学生的证据。《前线公共卫生》,2022;10:841140。

    文章PubMed公共医学中心谷歌学者

  65. Ramsewak S, Moty N, Putteeraj M, Somanah J, Nirmala LP。养育方式及其对年轻人群饮食失调和药物滥用的影响。2.《发现精神》,2022;https://doi.org/10.1007/S44202-022-00025-7

  66. Faramarz A, Aghaei K, Fazaeli T, Vaezi A, szczygieova M.父母教养方式、学生人格特征与学生成就目标取向关系的结构方程模型。前线精神。2022;12:805308。

    文章谷歌学者

  67. 今天的理性情绪行为疗法。纽约:莱尔·斯图尔特;1999.

    谷歌学者

下载参考

致谢

我们真诚地感谢研究参与者和协助本研究数据收集的工作人员的巨大贡献。同时,我们也要感谢青少年的老师和家长的支持。

资金

本研究的设计和数据收集受到广东省一级本科专业建设项目(JGTH[2019] 46号)的支持。数据的分析、解读和论文的发表得到了教育部2020年新型农业科学研究与改革实践项目(JGTH[2020] 20号)和云南省教育厅科研基金项目(2022j0972)的支持。

作者信息

作者及隶属关系

作者

贡献

KH对研究的设计、数据的收集、分析和解释以及手稿的起草做出了实质性的智力贡献。XHW参与了研究的设计、数据的分析和解释。DYJ和WXF在数据收集方面做出了突出贡献。ZW为研究的设计、资料的解读、稿件的起草和修改提供了帮助。所有作者都阅读并批准了最终的手稿。

相应的作者

对应到张伟

道德声明

伦理批准并同意参与

本研究是根据《赫尔辛基宣言》和中国相关政策进行的。该研究方案得到了广东海洋大学伦理委员会的批准。获得了相关官员的书面批准。已取得代表青少年参加研究的父母或监护人的书面知情同意。在进行任何与研究相关的问卷调查之前,所有参与者还签署了一份知情同意书。

发表同意书

不适用。

相互竞争的利益

作者宣称不存在利益竞争。

额外的信息

出版商的注意

施普林格自然对出版的地图和机构从属关系中的管辖权主张保持中立。

补充信息

权利和权限

开放获取本文遵循知识共享署名4.0国际许可协议,允许以任何媒介或格式使用、分享、改编、分发和复制,只要您对原作者和来源给予适当的署名,提供知识共享许可协议的链接,并注明是否有更改。本文中的图像或其他第三方材料包含在文章的创作共用许可协议中,除非在材料的信用额度中另有说明。如果材料未包含在文章的创作共用许可协议中,并且您的预期使用不被法定法规所允许或超出了允许的使用范围,您将需要直接获得版权所有者的许可。如欲查看本牌照的副本,请浏览http://creativecommons.org/licenses/by/4.0/.创作共用公共领域奉献弃权书(http://creativecommons.org/publicdomain/zero/1.0/)适用于本条所提供的资料,除非在资料的信用额度中另有说明。

转载及权限

关于本文

通过CrossMark验证货币和真实性

引用本文

华,K,洪旺,X,玉建,D。et al。父母教养方式对学生适应能力的影响:非理性信念的中介作用。manbetx安卓app22, 592(2022)。https://doi.org/10.1186/s12888-022-04222-5

下载引用

  • 收到了

  • 接受

  • 发表

  • DOIhttps://doi.org/10.1186/s12888-022-04222-5

关键字

  • 学生的适应
  • 成人初显期
  • 教育模式
  • 中介效应
  • 不合理的信念
Baidu
map